坪山雕塑创意园为何走向落寞
冷清的园区,大门紧闭的艺术餐厅,今天的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显得十分落寞。
走进今天的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已经完全无法想象它曾经是怎样的一种景象,门口最具标志性的“白石少女”,已垢污深积,当年的绰约风姿恐怕只能在想象中来寻觅了,墙上的“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字样,以及以前的种种美好与记忆,在岁月的浸淫下,也已变得漫漶不清。
位于坪山新区马峦山路的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创办于2010年,仅过了不到4年,这里已是一副萧条的模样,即便当年它也有过一个闪亮的名字:深圳ART国际艺术家群落。
空荡荡的雕塑园
据创办人之一的刘玉廷回忆,2011年应该是创意园的最为辉煌的时刻,那一年,创办不到一年的坪山雕塑创意园便进入了当地政府的视线。“前前后后来了不少领导,据说政府还投了两千多万元为园区进行配套建设”,将园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与提升,“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的名字据他回忆也是在那一年最终定下来的,画家韩美林为园区题写了园名,以雕塑产业为主题的雕塑艺术创意园那几年还被选定为深圳第八、九、十届文博会分会场。
坪山雕塑创意园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万平方米,当初的设想是要将中外雕塑艺术家及雕塑公司尽可能多地吸收汇集过来,将园区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雕塑产业园区。刘玉廷说,当初他们真可谓信心满满,“布吉不是有个油画村吗?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这里做出跟它齐肩的雕塑园啊?”
刘玉廷回忆,刚开始时,创意园势头不错,汇聚了数十位深圳本土及国内外的雕塑家、雕塑工作室,“不管怎么说,在深圳我们算是有了点名气了,人们也都认为这里有着深圳最具原创力的雕塑集群”。
然而,记者在园中采访时,根本没见到有几个人影,园区空荡荡的,落寞与萧瑟写在了园区的每一个角落。不远处拔地而起的高楼小区赫然在目,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是来错地方了。
园区内只有那个曾在网络上引发不少议论的“男人体雕塑”依然撑立在两楼之间的通道上,他的眼睛是向下的,不知道是不是也不忍心看到眼前的一切了,艺术餐厅早已大门紧锁,餐馆内也是一片狼藉,桌椅已经生锈,地板上的灰尘至少也有一两寸厚了。
园中最有特色的水池水循系统也早已干涸,池边的那群“会撒尿”的雕塑小孩不知什么时候也逃去无踪了。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这座以雕塑产业为旗帜的园区此时仿佛也快成了一件雕塑品了。
雕塑园区开始收租了
虽然艺术家工作室的牌子还在,但主人却是毫无疑问地换了,现在在工作室里面办公的是园区新的管理方——宝隆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据了解,此前入驻的艺术家是免租的,现在开始收租了,按照附近房屋租价“20多块钱一平米收”。宝隆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称,他们正在收集材料,帮忙入驻艺术家和企业申请政府补助。
一位入驻园区的艺术家说,听外边的人讲,园区的管理权是转手买来的,“有投入,自然就会考虑成本回收问题,收租看来是不可避免了。”这位艺术家说自己也不清楚为何曾经红红火火的园区会成今天这个样子,“原来还有不少艺术家驻园,慢慢地几乎全走没了,现在连创意园也转手给了另一家公司,真的是一声叹息啊。”
记者从深圳文产处获悉,目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有近20项扶持类别,既有针对奖励龙头企业的“文化创意企业百强”“文化出口10强”等项目,也有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入驻文化产业园区中小企业房租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政策。但是“如果仅仅靠着政府扶持资金生存发展,肯定是杯水车薪。”
只靠政府资助势必衰落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创意园今天的这种局面呢?曾参加过多个文创园创办工作的民间学者许耿认为,“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文化是前缀,产业是中心词,如果没有清晰了解文化产业的市场规律,那么,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
曾在创意园里“呆了两年”的陈姓艺术家的分析更为明确,“坪山雕塑创意园的问题首先就在于对于国内的雕塑市场认识不足,一般家庭对艺术雕塑的消费习惯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城市的公共雕塑也少得可怜,没有市场,谈何发展呢?”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雕塑市场不但很不稳定,而且也很窄小,至于被业界人士寄予厚望的西方市场,也面临着文化认知、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矛盾,“西方在选择中国艺术的时候更多会选择政治艺术,或是与当下现实社会发生关系的艺术,而这方面,至少就深圳本土创作而言,实力明显还不够”。再加上园区后续的推广宣传也不够,影响力自始至终没有打出来,“搞创意园,不是搞一个三五知己的小沙龙,打不开市场,自然就耗不起,走向衰败,那就是迟早的事”。
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则向我们指出了目前文创园普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政府本身的依赖。李凤亮坦言,“应该说,各区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都很大,这对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现在也得好好反思一下了,这样的扶持会不会使某些文化产业公司产生一种依赖呢?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过分依赖政府的各种补贴,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他们自身去向市场要发展呢?这个问题有点尖锐,但我还是想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一下。”
刘玉廷也认为,现在创意园最大的问题在于雕塑园区没有再创造的功能,雕塑品市场没有做成产业化链,作品卖不出,艺术家租不起房,最后只能选择离开。如果死盯着政府补助那点钱,而没有自己去积极打开市场,恐怕真的走不去。